淺說埔心二、三事
埔心早年是凱達格蘭族宵裡社(桃園八德)的傳統生活領域,西元1650年荷蘭人統計該社有32戶、95人。1708年(清康熙47年)廣東五華縣古氏三兄弟,來到富岡地區開墾,是漢人在楊梅最早的活動紀錄。1781年以挖溝推土的方式,在現今永平高中東西之線挖「土牛溝」為原住民與漢人的活動界線,並設瞭望台(掌路寮)監控,是以「張路寮」為埔心最古早的地名。西元1795年(清乾隆60年)完成「三七圳」開鑿,帶動楊梅農業發展。
西元1785年「諸協和墾」漢人於楊梅壢大力開墾,1788年楊梅原住民歸化改漢姓,推斷漢人在此前後數年之間,開始進入埔心,此時埔心人煙稀少。
在清治末期到日據初期,埔心為「草湳陂庄」,後以「草湳坡」來稱呼埔心。據四維國小首任教導主任林於亮先生民國106年4月口述,其先人由平鎮八角塘來到草湳陂開墾,當時有一條小溪流經現今仁美國中南方山麓,經美亞鋼管廠形成埤塘,附近地勢低窪地,周圍土地溼軟而泥濘難以通行。多雨時期深可埋沒水牛,乾旱時期,地面乾涸出現大裂縫,面積約有5甲。48年美亞鋼管廠建廠之後,這條水脈被截斷,埤塘位於幸福水泥廠(原永康水泥廠)北側,後來開辦貨櫃場,填平了埤塘。目前埔心的派出所及土地地號仍以草湳坡為名。
西元1893年鐵路淡新段通車,在頭重溪設站,1900年設安平鎮乘降場於現今自來水廠的位置,推論當時埔心的居民及商旅人數不多,因此才未設火車站。1895年清朝因甲午戰敗被迫簽訂「馬關條約」割讓台澎給日本,日軍於1895年5月29日登島,各地義勇軍及民兵紛起抵抗,6月28日發生安平鎮(平鎮八角塘到埔心虎頭岡一帶)抗日戰役,逾二天三場戰鬥義勇軍重創日軍,日軍增援兵力並以優勢火力反擊,義勇軍退走。之後日本人在埔心建軍營駐軍及設刑場(現為治平中學校址),應該與此役有關,以此威嚇、鎮壓當地居民。軍營後由國軍接收駐防部隊,再改建為三龍新村。當地客家耆老表示,台灣光復後,到國軍接收日遺營舍期間,居民少有到軍營附近活動,皆認這是一塊不祥之地。
西元1903年茶業改良場的前身-「殖產局安平鎮製茶試驗場」成立,場址位於瑞埔國小大門口對面,1908年縱貫鐵路通車,安平鎮站移設埔心站現址。1909年茶葉改良場移至現址,房舍給移轉「日本台灣茶株式會社」開設安平鎮製茶工場。
製茶試驗場設立,是埔心城鎮發展中重要的事件,開啟了當地的發展,當時《台灣日日新報》一則以「滄桑一變」為題的報導,說明製茶試驗場(茶葉改良場)的設立與地區發展的關聯性。並可一窺百年前日據時代埔心的景況:「自清時其地遼寂。明治三十三年(1900)土地遼闊。產米頗優。茶樹不少。而村莊所有貿易,咸仰給於中壢楊梅壢焉。輪站雖設。而風氣未開。該站依然蕭條景況。數椽芽屋小商而已。迨明治三十五年(1902)十二月創築製茶試驗場。三十七年(1904)該場職工頗多。而小肆生意暢達。貨物漸充。風氣漸活。三十八年(1905)新築店屋數椽。貿易時盛。至今改築新建。毗連直接。煥然一市。商買雲集。貿易漸盛。因每季製茶之出入。備工之長住。茶葉之交易。玆則日滋月盛。突然變態。前後殊形。將來安龍便道造成。依山傍海。產物匯粹。藉輪路之搬運。必不遜於他方。現在店屋續構。商買雲集。有蒸蒸之勢。」
1911年「安咸輕便軌道組合」設立,人力台車由關西(咸菜寮)經龍潭通達埔心(當時的平鎮車站),連接縱貫鐵路,以茶葉運輸為其主要運量。西元1912年經由人力輕便鐵道運輸的茶葉佔茶葉總生產量為18.36%,到了1921年快速成長到56.25%,而由埔心轉運的茶葉量在1917年佔全臺鐵路茶葉運量的31.12%,埔心火車站(平鎮驛)成了全台灣最主要的茶葉發送車站。車站附近有多間茶葉加工廠,以及服務商旅的店家。
而大漢溪及淡水河淤塞情形日益嚴重,新竹、楊梅一帶以往由人力挑運茶葉至大溪,轉水運送往大稻埕(艋舺)的「茶路」,因而被被陸運所取代。茶葉加工及轉運為埔心開發的起源。不過由於土近貧瘠、水源不足,直到台灣光復埔心地區的發展仍然有限。
人力輕便鐵道 1940年代埔心火車站
1908年安平鎮製茶試驗所四張照片
1923及1925年繪製的中壢、楊梅2萬5千分之一地形圖
世聯倉儲黃仁安董事長回憶民國30年代的埔心,僅有火車站附近50公尺內有商家,景況與1923年繪製的地形圖相差不多。埔心的紅壤土地,呈強酸性反應,肥力瘠薄,加上欠缺水源,不利農耕。在農業社會的時代,僅依賴茶葉加工及轉運,難以吸引大量人口到此定居。民國38年5月楊梅鎮調整行政區域,埔心地區坡仁里改埔心里、坡義里改瑞塘里,當時這2個里人口僅有3,584人。
民國43-54年間,楊梅埔心地區依序興(改)建了8個眷村,眷村人口曾佔埔心人口近半。眷村居民的消費力,以及永康水泥、美亞鋼管、益新紡織等工廠陸續成立,帶動埔心地區的經濟發展。有一篇43年進住眷村媽媽的投稿某雜誌的文章,文中對當時埔心有一段描述:「這兒原是一片寂寞荒涼,毫無生氣的不毛之地,除了公路邊的幾棵木麻黃,簡直連根草都少見到。」44年3月火車站站名由「平鎮」改為「埔心」,大家逐漸以埔心稱呼這個地區,至107年7月埔心地區已發展成為14個里的生活區,人口數逾6萬人,佔楊梅區人口數的34.5%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