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不一樣的新年-四維新村216號江靜

不一樣的新年

小時候住眷村,盼到了寒假,不必上學沒有功課,迎接熱鬧的過年,是一年當中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光。雙親管教一向寬鬆,家裡的大門在白天總常是敞開的,平常就野慣了,過年可就玩瘋了。眷村住家人口密集,每家有4、5位小孩是常態,不缺玩伴,各種遊戲輪番的玩,沒有當家的煩惱,童年的回憶裡,日子幾乎都是快樂的。

一到臘月,來自大江南北的媽媽們就開始製做各地的家鄉味,不同風味的香腸、臘肉開始出現在各家竹籬笆的小院子裡。要提防的,可不是陰暗的天色可能會下雨,也不擔心貓兒來偷咬一口,而是街坊鄰居快閃出沒的小頑童,冷不防的剪走一小串年貨好料,呼朋喚友跑到後山,生起一把野火,吃起烤香腸大餐。在年前隔壁家的李媽媽端來一碗甜酒釀,隔棟的宋家媽媽送來幾塊豆腐乳,相互交流手藝,也造就了後來多元豐富的眷村美食。

有幾年父親過年休假,邀請隻身來台的鄉親長輩,或是單身的軍中袍澤來家過年,餐餐有大魚大肉可吃,也盼著新衣新鞋穿在身上的喜悅,而五元、十元不必上繳的壓歲錢入袋,讓眷村的小雜貨舖擠得水洩不通。

大年初一,村自治會安排團拜活動,到了上午10點鐘,四維幼稚園內擠著滿滿的人群,互道恭禧發財。可是這個禮數仍嫌不夠,交情深的的鄰居,還要一一親自登門拜年。整個上午老爸男主外,負責到他府拜年,老媽則在家安內,負責接待來拜年的鄰居,眷村巷弄間,穿梭著往返拜年的長輩,加上還有大批嬉鬧的孩童,川流不息的人潮,讓年節的氣氛昇華到最高點。

    大年初二開始,軍中各部隊組成的民俗遊藝隊伍,相繼來到各村獻藝,舞龍、舞獅、踩高蹺、遊旱船、財神爺等精彩表演,加上鑼鼓、炮竹聲好不熱鬧。只要哪家燃放一串鞭炮再給個紅包,年輕阿兵哥便加碼舞龍、舞獅,奮力的近身表演,真夠震撼的。

    十五鬧元宵是大家要抓緊的歡樂年尾巴,晚上提燈籠及玩火把可是熱鬧滾滾。歲數較大的孩子可以自由行,小娃兒則由父母護衛著,人手一盞燈籠,從村頭走到村尾,再由村尾回到村頭,少說也要走上3個來回才過癮。

    記憶最深刻的農曆新年,則是民國52年小學三年級在金門過年。在金防部服務的鄰居長輩,安排了4位小朋友到外島陪爸爸過年,睡的是坑道內臨時架好的行軍床,新奇的擎天廳電影院、坑道口的大澡堂、漁村的海鮮、山外街上買各式記念章,還到訪簡稱「拐洞拐」美國西方公司的招待所看外國電影,有翻譯在旁解說,穿著短袖的老外送上冰鎮的百事口樂及青箭口香糖,讓我們開了洋葷。最過癮的,是在金防部坑道內,好多認識或不認識叔叔、伯伯們出手大方,10元起跳的壓歲錢,居然累積超過1千元,不但花用得快活,過完年回家繳庫時,母親笑得好開懷,那可強過好幾個月做手工的辛苦錢。

    隨著年歲增長、眷村改建、影視網路充斥,簡訊拜年,年愈過愈不是個味,眷村老社區目前還吃力在維持大年初一團拜的傳統。曾在除夕夜,初次辦理聯合圍爐活動,散居各地6家的老鄰居報名參加,在社區活動中心一起迎接新年,買好了許多炮竹火花,一起守夜,讓四代眷村人過一次不一樣的新年。